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时间:2024-07-13 12:06:17
初中地理教案【荐】

初中地理教案【荐】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地理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地图分析,初步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和意义;

2.结合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4.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流失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阅读、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2.利用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并认识应对措施;

4.通过课堂活动、课堂练习。增强学习兴趣、落实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落实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地理差异观;通过了解黄土风情,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怀;通过区域环境问题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小组合作学习,激活课堂气氛,增强学习的热情,并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

2.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信天游》视频,让学生感受黄土风情,通过视频简单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状况。

讲述:歌词以及视频画面有简单介绍了当地的一些景观,今天我们就一齐走进黄土高原地区,了解该地的位置范围、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地貌特征、环境问题以及措施等,学习任务比较多,希望我们能通过图片结合自己拥有的地理知识,分析学习地理现象。

[讲授新课]

板书:一、文明的摇篮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书本23-25页的内容,文本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共同归纳主要的知识点。

学生:阅读、讨论,教师巡堂并检查学生讨论情况,适当给予指导。

教师:请小组在黑板上把小组的探讨结果板书出来。剩下的同学完成25页活动题。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评价小组板书,纠正、归纳、整理,引导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板书: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范围:

2.地形:高原

3.河流:黄河(黄河流域)

4.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5.对历史文明、风俗的影响: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小组学习,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历史文明、民俗风情等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面我们通过25页的活动题,认识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看看这些“黄土风情”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展示:展示图片并请学生举例分析。

学生: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河流情况等解释图片现象或举例分析黄土高原民风民俗的来源。

教师小结:通过大家一起的探究分析,我们对黄土高原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家都清楚知道黄土高原地表有着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大家知道黄土高原表层的黄土怎么来的吗?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同学们都有个人的看法,希望通过更多的学习,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看法是可靠的。对于黄土的来历,我们来认识前人的推测“风成说”.

板书:二、风吹来的黄土

1.风成说

学生:阅读教材26页“阅读材料”,认识“风成说”.

课堂活动:通过阅读,请同学们继续来完成27页活动题第1题。

学生:阅读活动题材料,思考并分析材料说明的情况。

1.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2.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3.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教师:好,通过阅读理解,“风成说”对黄土高原中黄土的来历这样一种解释,大家认同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关注下去。

过渡:我们知道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因此形成了地表破碎,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下面我们来阅读图6.29,认识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过程:

板书:

2.地貌特征:地貌破碎、沟壑纵横

3.形成过程:

展示:展示图6.29,为学生解释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过程。

课堂练习:完成多媒体展示的练习题,巩固知识。

课堂小结:通过我们一起学习,黄土高原的历史文明以及环境特征都基本了解了,重点把握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以及“风成说”的看法,和黄土高原地区的民风民俗。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知识框架把握重难点,下一节课我们会继续学习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希望同学们预习。

初中地理教案2

微格教学教案(10分钟)

设计者:郭倩教学对象:高一学生科目:地理课题:地球自转与公转主要的教学技能:演示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灯方面的规律和特点;了

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能够读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各种示意图,

会画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能够利用自转和公转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一切物质处于运动状态,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和特点;黄赤交角的形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空间概念的建立教学过程:

初中地理教案3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臧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在地图上识记秦岭—淮河线的位置

2、根据已学的知识,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运用地 ……此处隐藏22730个字……呢?

4、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洲,并突出强调,夏威夷洲位于大洋州,所以美国是地跨北美洲和大洋州的

5、小结美国领土由本土48个州和1个特区、2个海外州构成。

(过渡)了解了美国的领土组成,那么美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6、学生讨论完成P84活动2、3题,教师结合挂图,引导学生分析

7、设问:美国国旗如何从最初的13道条纹变成50颗星星,即如何由13个州扩张成为50个州的呢?结合地图册有关地图讲解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并小结: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实际上是殖民侵略的过程

(过渡)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头号的资本主义强国,其经济发展究竟如何呢?

二、高度发达的经济

1、 经济概况部分

学生阅读P86-86文字,思考:美国经济在世界上地位如何?(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可分解为两个层面:一是国内的工农业总产值,二是对外贸易。三个要点:一是工农业总产值一直居世界第一位,二是外贸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三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需要说明的是:美国进口工业产品和能源的原因是消费量极大和浪费严重以及工业生产需要造成的,而不是本国工业落后、能源缺乏所导致的。如:美国的燃料动力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能都蕴藏丰富,美国国内年产煤8~9亿吨,原油4亿吨,天然气5~6千亿立方米,还生产近3万亿度电力,能源总产量占世界首位。但美国能源消耗量占世界的工/4,是世界上能耗最多的国家,能源生产仍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

(过渡)了解了美国经济的概况,接下来我们具体的学习美国农业、工业发展的特色。

2、农业大国

(1)指导学生阅读图3-33和活动材料,思考自治州自治州自治州子;据此,你能够归纳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吗?

( 2)归纳学生观点,指出: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农业地区专门化和生产专门化(结合教材讲述农业地区专门化和生产专门化的含义)

(3)引导学生阅读图3-33,熟悉美国主要农业带的分布,并设问: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和生产专门化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水、土、光、热等),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过渡)正是因为美国的这种农业模式使之成为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4)设问:美国是世界粮食最大出口国,为什么还要进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农产品?

( 5)提示:a.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生产地在热带;b.美国本土在北温带,缺乏大面积的热带地区。

(6)师生共同完成活动P861、2、3题

引导学生评价美国地理位置和地形,重点关注下列地理事项:a.本上在北温带,阿拉斯加州跨北寒带,夏威夷州跨热带;b.多面临海,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C.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广大且水热配合较好;d.密西西比河干支流与农业灌溉等。

(过渡)虽然美国农业发达,但不可避免的,美国农业发展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7)学生齐读P86第一段文字,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问题

第 二 课 时

3、 工业大国

(1)学生阅读P86文字,思考:美国发达的工业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美国发展工业有哪些优势?

(2)教师介绍美国工业经济特点:一方面是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是新技术的研制与开发居世界领先地位。这说明美国仍然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最强的国家。教师在介绍时可列举美国各工业部门的产量及世界排名情况,让学生有感性认识。

(3)结合教材介绍美国“夕阳工业”与新兴工业的竞争状态,可出示一些数据或产值对比,让学生从数字上领悟到:传统工业逐渐衰落,新兴工业蓬勃兴起。

(过渡)美国工业发达,主要的工业区集中在哪里呢?

(4)学生自行阅读资料“美国的工业分布”,了解美国的工业分布区及各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教师结合挂图讲解并分析各工业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尤其突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条件,从发展历史、资源、交通、农业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是传统工业的集中分布地,出现了地价昂贵、污染严重等问题;分析美国南部、西部“阳光地带”的优势条件:地价便宜、劳动力充足、环境污染少。美国工业逐渐向南部、西部地区迁移;介绍南部、西部地区新兴工业兴起的条件:环境、技术、大学和科研机构等。

三、 人口与城市

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6图,了解美国居民的组成特点:由不同历史时期迁人的移民及后裔组成,以欧洲白人移民为主,

2、结合教材讲述美国各色人种在美国的地位,突出美国人种的不平等性

项目 东北地区 南部地区 西部地区

面积 25.8 24.8 49.4

人口 46.9 31.9 21.2

3、 展示如下资料,得出结论:美国人口分布不均,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和南部地区并分析其原因(从地形、经济、交通的角度分析)

城市部分:

1.在图3-36上找出美国的重要城市,确定其地理位置。

2.学生熟悉7个主要城市的资料,注意其城市特点,而后以导游员的身份上台同学介绍美国的8个主要城市。

3.评出最佳导游

4、完成P88活动题

[小结巩固]

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本节图表指导:

l.图3-31提供的信息:①美国领土的组成;②美国领土濒临的海洋和邻国;③美国的地形及分布;④美国地形与农业的关系;⑤美国地形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2.图3-33提供的信息:①美国农业的地区专门化;②美国农业区的空间分布;③美国农业开发与环境关系。

3、图3-36提供的信息:①美国50个州和1个特区的分布;②美国的主要城市分布;③美国领土扩张过程;④美国工业的迁移。

4.景观图或配合教材,或配合练习,对相应的具体问题作直观的阐述。

课后活动:

①结合美国“ 911”恐怖袭击事件,收集资料后讨论:超高层建筑物的利与弊。提示:利——节约用地,城市象征,能集中办公,联系方便等等。

弊——突发事件和灾难时逃生困难,垃圾清运困难,上下班高峰人流疏导困难等等。

②收集资料,了解华人与华侨对美国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也可举办小型的相关人物及事迹介绍会,如李政道、杨振宁的事迹介绍等。

③结合美国“黑风暴”环境问题,收集资料,探讨我国沙尘暴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并写成小论文。

④画图比赛。结合历史资料,自行画一张美国领土扩张示意图,用图例或颜色区别不同时期的领土扩张情况。展览并评出最优秀地图。

⑤课外收集资料,探讨美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

《初中地理教案【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