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数学教案

中班数学变化的队形教案

时间:2024-09-16 08:39:05
中班数学变化的队形教案3篇

中班数学变化的队形教案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数学变化的队形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数学变化的队形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不受物体形状、大小、排列形式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

2.能探索用不同的排列方式排列图形;

3.能倾听同伴的发言,乐意跟同伴、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一张森林运动会的PPT图片2.大象图片7个、小鱼图片8个、小猪图片9个。

经验准备:正确认识10以内的基数、会口手一致地点数六.教学过程1.导入(3分钟)

(1).出示PPT图片(森林音乐会),导入情境,"森林最近要举办一场音乐会,小动物们忙着排列自己的队形,下面我们来认识几个小动物。"

(2).请幼儿说出黑板中图片上的小动物名称。

活动过程

(1).请幼儿仔细观看小动物们的排列队形,提问幼儿"那个队形的动物数量最多,哪个队形的动物数量最少?"

(2). 在给幼儿一定时间思考之后,请幼儿发言。

(3).针对幼儿的回答,进一步提问:"你怎么知道是大象(小鱼)多呢?"

(4).在明确幼儿的真实想法后,引导幼儿排除队伍排列方式的影响,用点数的方法正确判断动物数量多少。

(5).请幼儿在黑板是给小动物们分别变换队形,教师再次引导幼儿判断哪个队的小动物数量最多,哪个队的小动物数量最少。

"小动物们这次又变换了队形,这次又是谁最多,谁最少?"

(6)最后,教师总结:比较数量的多少,要进行点数,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不管队形如何变,其数量既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中班数学变化的队形教案2

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活

动的方式让幼儿们在活动中认识数字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认识数字6、理解6的含义,练习数数。

2、激发学习兴趣,体会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

3、充分发挥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幼儿们在探索中学习。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数字6,理解6的含义

难点:了解数字具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角色棒(大象、小狗、小猫、小牛、小鸭、小猴);

房子口袋6个;操作卡人手一份;魔术袋(袋里装配对卡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手绢游戏:xxx回家歌。复习数字1—5、

引入情景:冬天到了,大象伯伯帮助小动物们盖了几座房子方便他们过冬。

二、进行部分:

出示房子口袋贴在黑板上。(边贴边点数1、2、3、4、5、6)

认识数字

1、大象伯伯一共盖了几座房子?我们再一起来数一数。

2、出示数字卡片6、教师:用数字6来表示?

3、引导幼儿观察6像什么?

4、顺口溜:6像口哨嘟嘟嘟。

小动物住房子,巩固对数量6的理解。

教师: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动物。快请它们来住吧!

2、幼儿点数后贴在数字卡片6。

3、为房子贴上门牌号。(123456)

游戏找朋友。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方法:

1、幼儿在魔术袋里抽出配对卡,选择黑板上数量对应的数字卡片配对。

2、幼儿手持数字卡,教师出示配对卡片,拿相应数字卡的幼儿站起来。幼儿完成操作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幼儿和数字宝宝说再见。

四、延伸活动:

1、在数学区角练习1—6数量的点数并与数字卡对应。

2、游戏:夺红旗

方法:幼儿两人一组站在场地上掷色子决定跳方格的步数,先夺红旗者为胜。

教学反思

活动前没有细致了解幼儿个性发展状况,配合显得仓促。

教师引导说的太多,应多让幼儿自由来说,老师给出肯定。

中班数学变化的队形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形状、大小排队形式的干扰,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2.探索用动物积木排出各种队形,体验成功的快乐。

3.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教具:活动PPT、数字卡片。

学具:动物积木若干,记录卡若干;各组一份大的.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感受数的守恒。

1.教师:森林里将要举办一场音乐会,小动物们都忙着准备自己的节目。你们看,它们排的队形多漂亮!(在PPT中演示小动物的队形。)师:大狮子排的是什么队形,我们用磁铁来摆一摆,再记录下来。(引导幼儿用线条和圆形来记录)依次把兔子和小鸭子的队形记录下来。

2.教师出示排列成三种队形的动物图片。

教师:舞台上有哪些动物?排出了什么样的队形?你觉得哪个队形的动物最多?哪个队形的动物最少?为什么?(幼儿讨论)3.用幼儿的方法验证。(请幼儿选择正确的数字匹配。)教师:原来数数能让我们知道数量的多少,能够让我们知道谁最多谁最少,是一个好而且又正确的方法呢!

(二)引导幼儿运用已知经验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

1.动物们的队形变换一下,即把紧密的队形拉大、拉开,松散的队形集中,再次引导幼儿进行判断。

教师:动物们这次又变换了队形,这次又是谁最多,谁最少?(演示PPT)幼儿相互交流、表达。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比较数量的多少,要进行点数,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不管队形如何变,它的数量既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三)幼儿操作。

师:今天我们也要给小动物排队,请你根据操作卡的数字,拿出一样数量的小动物,给他们排出你喜欢的队形,然后记录下来。然后贴在相应的数了下。(出示大的记录纸)2.幼儿操作。

(四)活动评价。

展示各组幼儿的记录纸,引导幼儿观察验证。

师:用了几只小动物,排的是什么样的队形?集体验证。

针对幼儿操作中的问题讲评。

活动延伸:

为小动物为设计更多的队形。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变化的队形》主要是让幼儿能够不受物体形状、大小排列形式的干扰,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本次活动吕老师首先利用情境导入“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举行舞会,看有哪些小动物来表演,首先登场的是谁?”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然后,出示大小不同排列的两组猫,让幼儿说一说,“这些猫有哪些不同?”“大猫有几只?小猫有几只?”大猫小猫是一样多的,如此来让幼儿了解数量的多少与大小无关。

活动第二部分是出示大小一样的10只燕子,分别请幼儿来说一说,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燕子是怎样排列的?“一字形”、“弧形”“三角形”它们的数量一样吗?(一样)从而老师得出结论,“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不管队形怎么变,它的数量都不会增多或减少”。

活动的第三部分最难,教师出示了“一字形”排列的大象、“弧形”排列的小羊以及“三角形”排列的蚂蚁(既有大小不同、又有排列不同),让幼儿看一看哪个小动物最多、哪个小动物最少?小朋友是怎么知道的?用什么方法最好?从而教师小结“感知数量的多少,不能受大小、排列的干扰,要用数的方法才能正确得出结论”。

活动的第四部分是操作,教师首先讲解操作要求,然后幼儿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注重个别指导,特别是对能力差的小朋友进行一对一引导,让幼儿掌握今天所学内容。最后教师评讲幼儿操作。此次活动小朋友们的操作正确率很高,基本可以掌握今天所学内容。

数学活动本来是枯燥无味的,但是教师加入了有趣的故事情境,然后还有PPT动画,紧紧地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而且整个活动由浅入深,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幼互动良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

《中班数学变化的队形教案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