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07-18 12:06:21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改善同学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并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自我评价,引起同学对本单元学习的反思,激励同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同时也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供依据。

教学重点: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今年的年历;同学准备今年的年历和一个小正方体、课前收集一些用分数表达的信息。

教学预设:

一、揭示课题:

分数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这几天,同学们已经从报纸、杂志或网络上收集了一些用分数表达的信息。这节课上,让我们一起来交流、研讨有关分数的知识。

二、探索与实践

1、出示第54页第14题。

谈话:还有两个多星期就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了。请同学们打开今年的年历,观察五月份的月历,考虑以下问题:

(1)五月份的法定休息日占这个月天数的()/()。

(2)五月份上学的天数占这个月天数的()/()。

教师向同学解释一下:五月份的法定休息日是3天,假如这3天与双休日重叠,应把本次双休日顺延。

同学观察年历卡并独立考虑,然后解决这两个问题。

组织同学交流,重点交流第2小题,指导同学弄清楚五月份去掉劳动节的休息日和其他双休日后剩下多少天,那就是同学上学的天数。

提问:观察年历卡,你还能提出用分数表示的问题吗?

教师鼓励同学仔细观察年历卡并试着用分数来表达其他信息,如:4月12日和4月13日两天我们学校召开运动会,开运动会的日子占了整个四月份的几分之几?今年暑假从7月1日开始到8月31日结束,暑假占了今年天数的几分之几?等。

同学积极交流自身分析得出的有关信息,教师和时评价同学交流情况。

2、出示第54页第15题。

(1)谈话: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每人做了一个小正方体。男生的小正方体上两面涂了红色,四面涂了绿色;女生的小正方体上两面涂了绿色,四面涂了红色。假如分别把这两个正方体任意向上抛30次,落下后这两种颜色朝上的次数谁会多一些呢?(先请同学根据以前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

(2)谈话:刚才几位同学的想法是否正确呢?请男生、女生们一起动手抛一抛并作好记录,最后算一算这两种颜色朝上的次数分别占总次数的几分之几?

(3)同学互相合作,一人抛,另一人记录,再用分数表示活动的结果。

(4)组织同学交流活动情况和记录的结果并适当解释。

3、出示第54页第16题。

组织同学交流课前收集的一些用分数表达的信息,交流时让同学联系分数所表达的具体信息解释分数的意义。如:据国际劳工部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称,印度现在有5到14岁之间的童工1260万人,在采石场的工人中,儿童占1/5。

这里的分数“1/5”是指把采石场的工人总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童工人数占了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1/5。

先让同学四人一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同学课前收集信息的情况(可了解同学的学习态度),再请几位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和时评价。

三、评价与反思

(1)出示评价指标,教师适当解释每项评价指标的含义。

(2)同学围绕评价指标回忆相关的学习过程,再给自身评价。

授后小记:

这局部练习主要是让同学将分数的意义有关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练习起来,在让同学巩固这局部知识的基础上,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2、3、4的乘法口诀(课本第73—75页,想想做做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

教学准备

cai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课件显示)

1、情景一、玩翘翘板

1个翘翘板上坐了2人。问:有几个2?(1个2)1个2能不能写成乘法算式?(可以)怎么写?(板书21)说明1个2就是2所以21=2可以编成一句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

2个翘翘板上坐几个人?(4个)现在有几个2?乘法算式怎么写?(22=4)联系乘法算式22引出乘法口诀:二二得四。

想想:12=你用哪一句口诀?

2、情景二、玩荡秋千

1只秋千上坐3人。两只秋千坐6人,1个3是3,2个3是6,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谁能编2句乘法口诀?

板书(一三得三二三得六)

3个3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你能编成一句乘法口诀吗?(小组互相说一说)板书:三三得九

想一想:13=23=你用哪一句口诀?

小结:上面编的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都叫3的乘法口诀,3的乘法口诀表示求几个3相加得多少。

3、情景三:小朋友坐火车

一节车厢坐4人,2节车厢坐几个?3节呢?4节呢?小组合作,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

车厢的个数

1

2

3

4

人数

4

1个42个4相加3个4相加4个4相加乘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41=4,42=8,43=12,44=16

交流:你可以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想一想:

14=24=34=

口算说说你想的是哪一句口诀?

4、试一试

11=1的乘法口诀是怎样的?你会编吗?

板书:一一得一。

二、形成应用

1、读读2、3、4的乘法口诀。

2、课本第75页想想做做。

第1题

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独立完成。

第2题

你能看图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它们用是是哪一句口诀?让学生领会到依据一句口诀 ……此处隐藏12596个字……>思考:(出示2个蓝圆片)如何调整红圆片,使我们一眼就看出是几倍?(课件演示)

操作:蓝圆片还有可能摆几个?拿出自己的圆片摆一摆,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的摆法。

展示并介绍不同的摆法:

蓝圆片摆4个,红圆片的个数是蓝圆片的2倍;

蓝圆片摆1个,红圆片的个数是蓝圆片的8倍;

蓝圆片摆8个,红圆片的个数是蓝圆片的1倍

对比辨析:红圆片始终没变一直是8朵,怎么它和蓝圆片的倍数关系发生变化了呢?你发现了什么?(突出理解:1份数在变化,倍数也在变化)

三、自主探索、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1. (出示情境图)红花12朵,蓝花3朵。

谈话:把红花和蓝花比一比,你能知道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吗?

追问:4倍?你们都认为是4倍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1)圈一圈的方法

学生说出自己在脑海里圈图的方法,问:你们是怎么圈的,红花圈出了几个3朵?

课件演示:把花排整齐,验证圈的方法。

(2)列算式的方法。

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板书算式:12÷3=4(倍)

追问:你怎么想到用除法计算的呢?

结合图进行引导:要求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其实就是想12里面有几个3(出示:12里面有几个3)。

动画介绍:“倍”用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单位名称。

2.变式练习,体现除法计算的优越性。

师:如果有更多的红花和蓝花,你会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出示问题:红花45朵,蓝花9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学生尝试完成、集体交流。

为什么不圈一圈了呢?

揭示:在这里,用计算的方法更为简便。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连一连、填一填(数学书74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师追问:红萝卜为什么要4个一连?

2.考眼力

(1)出示3根不同颜色的带子。

提问:你能发现其中的倍数关系吗?

抢答:( )带子的长是( )带子的( )倍。

(2)变式:红带子剪成和绿带子一样长。

提问:你又能发现什么新的倍数关系?

揭示:当两个数量一样的时候,它们之间是互为1倍的关系。

五、回顾总结、知识延伸

比较:出示蓝花、黄花相差关系与倍数关系比较图,全课总结。

延伸:结合班级人数,用“倍”说一句话。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蓝花有2朵,

黄花有3个2朵,12÷3=4

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小学数学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口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掌握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3、运用乘除法关系,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二、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难点:提高计算正确率。

三、教学准备:卡片和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P-30第一题。

要求学生掌握口算技能,提高口算能力。

B、计算训练:

1、P-46第二题。

a、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掌握方法。

b、说一说你为什么算得怎么快?

c、学生报得数,进行校对。说一说你错误的原因。

2、计算并用乘法验算。P-46第三题的第一排。

a、抽三名学生板演,校对。

b、说一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求未知数P-45第四题。

a、抽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b、说一说每题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C、讲解应用题:P-46第五题和第六题。

1、学生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解题思路。

2、说一说时间、速度和路程的三者之间的关系。

3、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D、发展题:

1、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

△÷△=□□是几?

△-△=☆☆是几?

△+△=○○=11.4-1=10.4

□+○+☆=11.4

△=()△=5.2

E、布置作业:P-46第三题。

课后小结:本节课的最后,我安排了一道发散题,重在发现学生的思维,以及综合运用小数乘除加减法的能力,在这一题的练习中,我先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交流。最后选择其中一题讲解思路。效果不错。

小学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理解容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1 升=1000毫升、1 升=1立方分米、1毫升= l立方厘米。

3、能正确运用容积单位,能正确计量物体的容积。 教学

教学重点:

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观念,掌握1 升=1000毫升、1升= 1立方分米、l毫升= 1立方厘米。

教学难点:

理解容积的含义和升、毫升的实际大小。

课前准备:

量杯、注射器 教法学法 实践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第一次备课 动态修改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见到这些物体,(药瓶、汽油桶、垃圾桶、茶叶罐、仓库)。你们知道,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吗?

师:对了,它们都是用来盛放物品的。在我们的数学知识当中,把这种能容纳别的物品的物体,就叫做容器。

师: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容器呢?(学生举一些例子,如:注射器、包装箱等)

知 (一)学习容积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大家所说的容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能容纳别的物品)。我们就把,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二)容积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

1、大屏幕出示水池图片:问:这是一个水池,要想计算这个水池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生:水池的长、宽、高)怎样计算?

师:因此,有人说:这个水池的容积和它的体积一样,也是280立方分米。你同意吗?

2、那么,物体的容积和体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相同点:计算方法一样。不同点:体积从外面量,容积从里面量。)

3、那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容积的呢?你可以举例说明。(只有容器才有容积,实心的物体等没有容积。)

(三)认识容积单位

1、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但是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板书:升 毫升)用字母表示就是L、mL(板书:L、mL)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