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试题 > 数学试题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

时间:2024-04-23 10:48:21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集合15篇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集合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应用题》的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1

教学内容:教材15页例4

素质教育目标:

1、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能够理解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和事物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使之成为一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1)、请说说解题的思路和相应的算式。

(2)、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2、教学例4:

出示例题

(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想一想:根据题里的条件,前面的线段图该怎样修改?所求问题在线段图上怎样表示?

讨论题:

(3)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比较简便。

3、引导概括

解答应用题不但方法可以不一样,而且计算的步骤也不相同。有的三步题可以用两步来解答。这样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所以解题时应该注意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进行解答。

4、综合与应用:(课件)

5、板书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5及第19页“做一做”,练习五第1、2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讨论、试算,感知算理和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等。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出示口算卡片)

56×2+5678×4—78

168—17×4100—100÷5×3

2.复习题:

读题,分析解题思路。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2”,你们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

(二)探索新知

1.利用投影片改复习题为例5。(课件演示)

(抓住复习和例5的联系点,设计了复习题,为学习例5做好铺垫,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面画出曲线。)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思考:

要想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

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

启发学生:“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能直接求出来吗?解答这道题,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

(通过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板书小标题,再让学生直接在书中填空,指定一名学生板演。

形成板书:

四年级栽树多少棵?

56×2=112(棵)

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56+112=168(棵)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树158棵。

6.:

引导学生回顾例5的解题过程,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什么?

抓住关键句理解数量关系,依据关键句确定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并分步解答。

引导学生观察:在解题过程中,56这个已知条件用到了几次?分别是在求什么时候用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解答应用题时,有的已知条件不止用一次,具体怎样用,要根据题目内容确定。

7.反馈练习: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

同桌讨论,关键句是哪一句,再根据题意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确定2—3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然后再让学生分步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1、“做一做”第2、3题。

同桌每人选一题,互相说一下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五第1题

先画图表示数量关系。

(四)、课堂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还是两步

计算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

进一步明确: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抓住关键语句,明确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

提示同学:有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不止用一次。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2题

七、板书设计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分数应用题的特点,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认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2、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认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新

1、出示复习题(见幻灯课件)

问: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题中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做15页复习题

问: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这里的一个数和分数相乘表示什么意义?

3、引入新课--学习分数应用题

……此处隐藏10108个字……>做练习二十六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计算,指名答出,共同订正。

二、复习连乘、连除应用题

1、 做课本第116页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教师巡视指导。

解答后,引导学生把它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

2、 练习二十六的第4题

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订正时,指名说说两小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综合算式的每一步求什么。教师归纳,指出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应注意的问题。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14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一、教学内容:

P113例5,练习二十三。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理解并掌握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正确的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

四、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五、教具准备:

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增减

一、复习:

1、判断比例关系练习

出示一块小黑板,指名学生回答下列数量关系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与行驶的时间。( )

(2)、把一袋大米平均分装成小袋,每小袋装的数量与装的袋数。( )

(3)、一段公路的长度—定,已经修完的长度与还没有修的长度。( )

(4)、总产量一定.每天的产量与生产的天数。( )

(5)、一本书的单价一定,售出的本数与总价。( )

(6)、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与它的宽。( )

2、说出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行驶360千米。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二、复习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1、教师出示

例5:“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

问: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生:分析、讨论、交流并汇报。

师:巡视并提醒学生,题里问的是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而不是求一共用多少天。在设未知数时要怎样设?列方程时应当怎样列?”

(1)、学生动脑想、动手试做。

(2)、学生相互交流并说解题思路。

(3)、教师分析并讲解解题思路。

①设修完这条公路还要X天: ②设修完这条公路一共要X天。

= (直接设未知数) = (间接设未知数)

(4)、分析比较两种不同的解法。

—是在列方程时,要使等式的每一边都是对应的量相比。如,在第(1)种解法中,等式右边的分母是修完这条公路还要用的天数x。上面的分子就要用还要修的长度来对应是l2-1.5而不是12。

二是在第(2)种解法中,列方程求出的是一共要用多少天,还要减去已经修的3天,才是还要多少天。

2、引导学生用算术解解答。能用几种方法?讲出每种方法的解题思路。

3、与算术方法解答联系对比。

教师概括:“用正比例关系解答的应用题,就是以前我们学过的‘归一问题’。如果题目中没有限定解法。用哪种方法解答都可以。

三、复习用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例:一艘轮船从甲港驶往乙港,每小时航行25千米,12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多航行5千米,多少小时可以到达乙港?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学生尝试做题。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2、3题。

做题时先让学生判断题中的数量关系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如果有时间,还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4、5、6、7题。

自我加减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15

  教学内容:课本应用题例2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一般复合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只列式不计算

⑴某毛纺厂有男职工25人,女职工的人数是男职工的4倍。

A.女职工有多少 人?

B.男女职工共有多少人?

C.女职工比男职工多几人?

(B、C两问要让学生思考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说说分析的思路)

⑵养鸡场有公鸡120只,母鸡的只数比公鸡的5倍多32只,

A.有母鸡多少只?

B.公鸡、母鸡共有多少只?

(让学生试试用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二、创设问题情景

每年的“六一”节前怡园小学生都要向山区同学捐书,今年大队部对三、四、五年级捐书情况统计如下:

三年级说:“我班捐书36本。”

四年级想了想说:“我班捐书的本数是三年级的2倍。”

五年级大声说:“我班比三、四年级捐书的总数少8本。”

你们知道五年级捐书多少本吗?

三、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看是否正确。

3、汇报、板演。

36*2=72(本) 综合算式:36+36*2-8

36+72=108(本)

108-8=100(本)

学生说理后再问: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如:36*(1+3)-8

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把三年级捐书的本数看作一份数。

四、应用及变式

1、说说解题思路,再列式。

⑴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比红金鱼的2 倍多4条。两种金鱼共有多少条?

⑵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比红金鱼的2 倍少4条。两种金鱼共有多少条?

⑶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是红金鱼的2 倍。花金鱼的条数比红、黄金鱼总数少4条。花金鱼有多少条?

⑷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比红金鱼少3 条,花金鱼的条数比黄金鱼的2 倍少4条。花金鱼有多少条?

让学生每两题一比较。

2、列式计算

课本练一练的第二题

五、课堂作业

课本练一练的第3-5题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