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清明节周记模板集锦七篇
时间过得真快,一周又过去了,这一小段时间里,我们一定有不少所感所惑吧,是时候在周记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什么样的周记才是好的周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明节周记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明节周记 篇1
风和日丽,阳光灿烂的早晨,爸爸驾着车,带着全家人前去扫墓祭祖。
大约过了五分钟,汽车到了墓地附近,大家纷纷下了车,拎出祭祖的物品,又走上了一段小石子路,一颗颗小石子儿在咱们的脚下“咯咯”作响,好像在欢迎着前来祭祖的游子们。
我眺望着整个乡间景致,尽情地享受着眼前的美景。金灿灿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苗和许多美丽的农作物与蓝天、白云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看着看着,我都被这美景陶醉了!
走进墓地,里面人来人往,烟雾弥漫。咱们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我家的墓碑前。爷爷奶奶从塑料袋里拿出纸钱和其他祭祖物品,我和爸爸妈妈也上前帮忙拆分,并分成了三堆。
一切准备就绪,全家人分别在三个祖宗的墓碑前祭拜、许愿。墓碑后的小房子上又换上了新土,妈妈说:“这是清明的习俗,每年清明节,咱们来扫墓,都要换新土,是代表着咱们家后继有人!”我不由得点了点头。
爷爷在响亮的炮竹声中点燃了三堆祭品。
扫墓结束了,咱们带着深深的怀念,离开了先人的墓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清明节周记 篇2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踏青,我们去了植物园。
那里有一千多种花草树木。有桃花,有柳树,有杏树,有樟子松,还有柏树等……那里景色优美,芬芳扑鼻,空气清新。那里还有仿古地中海建筑物。
植物园可真好玩啊!
我真想再去一次。
清明节周记 篇3
前天是清明节,傍晚的时候,我们出发去祭奠我那从未谋面的太外婆。一路上我们的心情并不是那么忧愁。直到到达了小竹林,天空突然落下泪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顿时我笑容凝结。转眼间伤感起来。
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在沉重的土地上,此时我只有一句话:“太外婆,我来看您了!”
插香、点蜡烛、烧钱纸。我小心翼翼地撕好每一张,每三张叠在一起对折一下,每烧一张代表我的思念;每烧一张代表我的愿望;每烧一张代表我的祝福……看着钱纸烧成灰烬,灰带着我的思念、愿望和祝福飘到了天堂。我心满意足了……
放鞭炮了,我们又踏上了轻松的泥土路上,太外婆,尽管我们从未谋面,但我们是亲人,我对你的思念,会随着那长长的鞭炮声永恒下去!
清明节周记 篇4
清明节到了,家乡的空气到处弥漫着清明的气息。生机和活力胀满了大地和天空,冬天的寒冷一扫而光。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一天,细雨绵绵一刻不停,让人们倍感伤心。又一个祭祖的日子到了。
爸爸开车来到山脚,我们一家人依次下车。看着姐姐手捧一束菊花,那花灿烂得触动了我的心灵。随着脚步的前进,山上的泥土沾满了大家的鞋底,可我们却全然不顾,只有那内心不住的思念与忧愁。
近了,更近了,那祖坟出现在眼前,长满了杂草的祖坟再次触动了我的心灵。看着爸爸和伯伯叔叔三下并两下地把杂草除尽,我内心的思念就更浓了。雨稀稀疏疏地下着,落在姐姐的身上,她只是静静地站着,眼神毫无焦距地望着远方,手上那束菊花因沾满了雨水而更美丽了。
祖坟前烟雾冉冉升起,原来是妈妈点燃了香火,她拱手鞠躬,让祖先保佑大家在来年身体健康、学业进步。时间过得很快,转身离去,只有那束黄菊花留下来陪伴已逝去的家人,但此时他们一定很欣慰,因为我们会永远思念他们!
清明节周记 篇5
今天是4月5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第二天。早上,我很早就被叫醒了,因为今天,我们全家人一起回老家扫墓。
今天的天气真好,没有下雨,还出了太阳呢。扫墓要去的地方多了,太奶奶太爷爷太叔叔,哎呀我都弄不清楚,而且有的地方远着呢,但是不管有多远,我们每一个点都去了。
一路上我问这问那,伯伯叔叔们说我小不懂事,说什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过我知道我看不见疼我的爷爷了,他永远不会回来了““““““我对爷爷的印象不是很深,因为爷爷在我未满周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我听爸爸妈妈说爷爷很疼我,每当其他同学提起爷爷对自己怎样好的时候,我总是又羡慕又伤心。
来到爷爷的坟墓前,伯伯叔叔们开始除杂草,他们很快就把坟墓上的杂草给锄了,不一会,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干干净净的坟墓。我麻利地从袋子里取出纸花纸带,洒在了爷爷的坟墓上,大人也在坟墓前摆上圆鼓鼓的鸡蛋、香喷喷的肉……我们把香点着,双手举起香排成一行向爷爷祭拜。随后,我们烧起了纸钱,放起了鞭炮。
清明节是缅怀去世的亲人的节日,每年我们都会回老家扫墓,是啊,没有先人哪有后者。
清明节周记 篇6
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清明节就是其中之一。
每年阳历4月5日就是清明节。清明节是我们缅怀和祭奠先辈的节日。今年清明节我和家人—起去祭奠了祖先。清明节当天—早,我和爸爸、妈妈、外公、外婆还有妹妹—起来到祖先的坟墓前给他们摆上饭菜,敬上酒,点上蜡烛。接着的我们还给先辈们烧了纸钱,放了火炮。然后,爸爸妈妈把清明纸标起来,妈妈告诉我用清明纸插起来或者放在上面用石头压上,就表示家人已经来过了。最后,我们大家站成一排站在先辈的坟墓前默默祈祷。之后,我们就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清明节。
清明节周记 篇7
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寒食节不准动烟火,只能吃冷食凉菜,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贵族介子推。介子推,又名介之推,介推。他追随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流亡国外。文公回国后,重赏随从。介子推却未得赏赐,与母隐居绵山(即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的介山)。后来,文公要给他封官赐爵,他却坚辞不受。文公无奈,只得放火烧山,本想逼他出来,没想到竟把介子推母子烧死在山中。后因寒食和清明相连,逐渐合为一个节日,但节前蒸“子推馍”的习俗,在陕北的榆林和延安两地一直流传至今。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孩子们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专给男孩子吃,也最受他们喜欢。父母用杜梨树枝或细麻线将各种小面花串起来,吊在窑洞顶上或挂到窗框旁边,让孩子们慢慢享用。风干的面花,能保存到第二年的清明节。
做面花是陕北妇女的拿手好戏。她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能将发了酵的白面捏成各种形状的面花。工具只是梳子、剪子、锥子、镊子等日用品,辅料则是红豆、黑豆、花椒子和食用色素。蒸出来的面花栩栩如生,尤如艺术珍品,令人爱不释手,舍不得马上吃掉。
“子推馍”和面花除了自己食用,还用来馈赠亲友。母亲要给当年出嫁的女儿送,称为送寒食。农村孩子给自己老师送,让离开家门独自在偏僻的山乡小村教书育人的园丁分享节日的美食。